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建筑作品研讨会 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新书发布会隆重召开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以其极具个性的设计语言,颠覆传统的建筑造型和丰富实用的功能布局为大连的建筑发展指引的新的方向,项目落成竣工之后,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此成功举办,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也由此备受瞩目,成为大连市新的地标性建筑。该项目由奥利地著名建筑事务所“蓝天组”和大连市院首席建筑师崔岩所带领的C+Z工作室合作设计完成,设计过程运用了BIM技术和参数化设计手法,施工过程挑战了多个工程极限。项目的最终落成成为了大连乃至中国在国际合作领域和参数化设计工程实施上的里程碑。

由《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和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C+Z建筑师工作室联合主办,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J&A姜峰设计有限公司、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大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建筑作品研讨会,邀请政府、知名建筑师、行业领导、建筑、室内、幕墙、照明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走进大连国际会议中心这座耗时四年的激动人心的传奇建筑,通过切身体会,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材料设计、参数化设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解读,并以其所蕴含的理性思考和感性表达为重要尺度,丈量这座海滨城市的价值与未来。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中方总建筑师崔岩先生在研讨会之初为到场嘉宾详细介绍了该项目背后的整个设计过程以及在与国外建筑师交流过程中发生的许多故事,为今后类似的大型公建项目建设以及国际合作分享了宝贵的经验。

    

     演讲结束后,崔岩总建筑师亲自带领到访的建筑师及学者们从议会厅出发,沿着中间扭转曲面剧院拾级而上,一一为大家上详细解说了每一个功能空间的设计细节及建造工艺。从金属材料的铺装到建构体系的支撑,构成了建筑内部极具张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到访嘉宾无不表示赞叹,并就设计及建构等层面的问题与崔岩总建筑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下午13:30分,当大家还沉浸在激进空间所带来的精神触动的时候,《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图书发布会拉开路序幕。该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设计方式、建造过程以及C+Z建筑师团队的心路历程,重点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立体呈现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细节。该书邀请到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孔宇航先生为本书作序。

    

     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和媒体记录的视角,具有不同理念的建筑师和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都有了自己对该建筑不同的解读。研讨会也围绕着三个话题展开。

    第一场 大体量综合性建筑的空间营造

   

    大连国际会议中项目经理Wolfgang先生专程从奥地利赶来出席了此次建筑品谈并首先就空间营造方面,以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设计过程为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体量相对较大,但建筑内部被不同元素形成了室内的广场、街区、小巷,使到访者可以舒适的阅读建筑”,Wolfgang先生说,“对建筑师来说,走进建筑的人的感受,让人能够读懂建筑,是设计的初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将话题从建筑空间上升到了城市空间的高度。他认为一个城市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在某一种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的推动下成就城市的一段历史,这个历史应该说还是比较辉煌的。“今天在这样一个达沃斯论坛的国际会议中心的建造当中,把这样一种从传统的古典的美学转向现代美学,我觉得这一步跨的比较大。设计单位同时向媒体和老百姓进行宣传,主动的宣传,积极的引导,把它作为值得老百姓和这个城市自豪的正能量的东西,这是一个城市所需要的。”

    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越就形式与功能方面提出了一个值得反思的观点:建筑可能不仅仅向人传达一种简单的结构逻辑和功能逻辑,可能更多的还有承载的文化价值和对城市的一些贡献,或者是开拓了一个建筑审美的新疆界,而不能用简单的教条来附会。

    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齐欣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他认为新建筑不光是要把建筑师的名字发表出来,还应该要把决策者的名字发表出来。决策者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的面貌,在这一点上,大连的领导做了许多英明的决定。

    本场的嘉宾主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宇航院长做了总结性发言。他高度评价了大连国际会议中心,认为它“在整个大连的历史进程中,铸就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所以不管是对Prix还是C+Z的团队来说,他们在构建历史性地标,同时,也符合大连的海滨城市的特征”。

   第二场 材料与建构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建筑师崔彤说,“材料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不可能离开建筑独而立存在,那么它和它(材料与建构)的关系就好像是内和外的关系,但同时又不仅仅是这样,今天的非线性建筑形态,背后所隐藏的概念其实还是材料和建构逻辑的概念,它所用的语言甚至包括材料表面所形成的泥浆的施工过程,其实还是对于建构本身理解的问题”。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副总建筑师曾群认为空间也是很简单的哲学,即使空间方式很复杂,但是落下来仍然是很简单的原型,体现的是建筑原初的设计构想,我觉得这是做大型的建筑,特别是这种公共建筑,看似很难把握的建筑理念,都源于最初的那个出发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克成提出把材料结构的主要表现用另外一种材料遮蔽,这样的做法是否这是必须的,虽然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刘克成院长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建筑师对材料与建构更多的思考。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冬青担任了第二场研讨会的嘉宾主持,韩院长指出材料和建造,是服务于最初的设计动力,我们看到的这些最终被表达出来的材料和建筑各种各样的手法,还是服务于一个最重要的初衷,就是塑造空间的界面,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

   第三场 BIM技术与参数化设计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副教授,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袁烽认为“建筑行业还固守着对于传统理论方式的影响,或许应该进行一个比较彻底的反思,建筑多元时代并存,多种教育背景并存,多种评价体系并存,使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成为可能,这个可能性带给我们全新的未来”。

   华汇设计(北京)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王振飞以建筑师和艺术家的角度,对空间进行一个构建,还是画出来的,继而引进参数化的设计方法,把它建造出来。另一种途径是现在新一代走参数化设计的路线的建筑师将参数化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给建筑师提供了一个技术手段,一个平台,让以前只有科学家做的事情,或者数学家能做的事情变成建筑师也能做的事情。

   J&A姜峰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设计师姜峰认为BIM技术是新一代的革命,等于说把一个二维的图纸变成三维的,以更立体的视角来看建筑。展望未来,时代在发展,姜峰董事长表示建筑技术也需要更好的以这种软件去支撑,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把整个建筑用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去得以实现。

   与会嘉宾均参与到了研讨当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交流的过程有赞许,有分歧也有批判,但无论怎样,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真实打动了我们,它为中国建筑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最新推荐
本月排行TOP50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