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谢英俊等五人荣获艺文奖 获奖感言 | 作者:谢英俊 | 来源: |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2-09-14查看评论

 

謝英俊等5人榮獲第十六屆國家文藝獎消息链接http://www.ncafroc.org.tw/Content/artnews-content.asp?Ser_No=2075

下为消息节选

建築師謝英俊長期投入發展低成本及低技術門檻之「協力造屋」構築系統,解決若干重大災後弱勢族群地區之基本住居需求,倡導「居住權」,使建築充分發揮「社會性藝術」的理想。於建築設計上致力於實踐「人與人、與土地、與環境」的理念,於空間美學上則以最簡潔、素樸的量體與材質呈現真摯的構築美感,使建築成為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的「環境藝術」。

 

     他們於個人藝術生涯中,持續不輟的創作精神與專業學養,對於國內藝文環境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與相當大的貢獻;於藝術創作上的革新與開展,並具有時代的意義,可為國內藝壇的典範;而他們對藝術的熱忱與對生命的摯愛,更令人景仰。

 

     在得獎名單公布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預定於10月31日(三)下午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舉辦「第十六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分別贈予五位得獎者獎金一百萬元及由楊英風先生所設計的獎座乙座。除此之外,為了對得獎者表示尊崇,並擴大「國家文藝獎」的影響力,本會將與愛樂電台聯合製播本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專輯、與交通大學合作校園推廣計畫,舉辦「浩然講座」系列演講及展覽,並與公共電視台合作拍攝得獎者之紀錄片「文化容顏音像紀實」,拍攝完成後亦將發行中英文版DVD,並於公共電視台播出,使社會大眾得以更加貼近得獎者的藝術生命。

 

谢英俊获奖感言 

中秋節前後是邵族的祖靈祭,每年最期待的就是能聽到這些流傳千百年的祭典歌謠,這是一種參與式的吟唱,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呼應對答,還包括蟲鳴鳥叫、山川的回響,是與自然和諧共振的天籟,邵族祖靈是用這種方式與子孫對話,這種超越人、超越自我意識接納他者甚至自然的狀態,深深的影響了我的價值觀,甚至美學與創作。也讓我對1999年參與921重建之前,對自己作品的懷疑感到釋懷,雖然它們曾獲得社會某種程度的肯定。這之後投入的所謂「面對70%人類居所的挑戰」,有了篤定的看法。

因此,今天一定要邀請我們團隊的靈魂人物,邵族祭典歌謠領唱者高春貴先生共同分享這份榮耀,還有好友高正治醫師,他讓我更宏觀的認識到原住民與我們不同的知識體系,被我們遺忘或忽視的與自然緊密結合的部落文明,那是信史文明的母體,或許它將成為當前人類生存困境的解藥,最難能可貴的,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台灣最珍貴的文化資產與養分,這觀點伴隨著我從台灣921震災、四川512震災到88水災社區部落重建,到目前大陸全面鋪開的農村社區建設工作。

這裡要感謝台灣世界展望會以及杜明翰會長給我們實踐的機會,從台灣到大陸災區超過一千戶家屋的重建,還有三十幾年支持我肆意而為的哥哥嫂嫂、13年來承受一切不為外人所知的我的愛人鄭玉卿,還有支持我們團隊的朋友們,在此深深地表達感謝。

 

用户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