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我们的工作会更有乐趣,也会更有成效。那么什么叫做结构美,我是自己随便想了一下,我觉得这个结构的美,我自己感觉应该有三方面的内容可以考虑的,第一个你首先是要符合一个力学的逻辑,力学的原则,刚才GMP他们讲到要符合逻辑,逻辑是合理性,我们要符合力学的逻辑。力学对逻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比如有很多的规定我们要遵守的,比如我们有一个传递路线的明确性,我们刚度分布均匀啊等等都有力学上遵循的原则。它正确的体现也会造就一个美的结构。符合力学逻辑很大程度上,或是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建筑方案的体型的制约,建筑就要这么一个东西,可能它并不是非常的符合力学上的合理性的,但是我们机构还要来实现它,我认为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处理的技巧,怎么把受限制的东西把它处理好,这个更反应结构工程师的创造力和技能水平。
一个就是构图美,我讲的构图美,我觉得构图美呢,这个应该说是建筑美学在结构上的体现,建筑美学有很多的要素,也是理论是很严密的,比如说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序列等等,这些美学的要素是建筑美学的要素也同样适合于结构,我们很多的结构做的非常的好。机构美学的要素对创造一个美的结构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注重的就是一个细部的美,它的包括我们节点的形式、节点的做法等等,尤其是外露的结构,这些细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那么结构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我们在座的有建筑师,其实结构工程师比建筑师多很多倍,结构工程师虽然创导了我们人类拿鞯奈镏试靥澹撬拿烙械谋硐殖隼从械拿挥斜硐殖隼础5蔽颐强匆桓鼋ㄖ锏氖焙蛞桓銮诺氖焙蚰憧吹秸飧鲂蜗竺啦幻谰褪撬邓慕峁姑啦幻溃蛭帕河绕涫钦庋褂泻芏嗟墓怪际钦庋5嵌杂讪筑就有不同的情况,比如荡罂占涞慕峁梗芏嗲榭鱿陆峁故潜┞冻隼吹模歉卟愫统卟憬ㄖ蠖嗍榭鱿拢峁故潜徊A磺胶屯獍グ摹H嗣瞧缆垡桓鼋ㄖ拿烙氤蟮氖焙蛞膊换嵯氲秸飧鼋峁埂H衔庵智榭鍪且桓隹凸鄣亩鳎撬赡芑岫越峁姑赖暮鍪拥贾露越峁姑赖暮鍪樱贾陆峁股杓频囊恢执植诨晕揖醯谜馐侵档梦颐撬伎嫉囊桓鑫侍?BR> 当然也有很多建筑的外表就把结构表现出来了,这个大家知道是西班牙马德里的一个欧洲之门,它的结构是一个著名的设计师做的,一个倾斜15度的建筑,这个就是结构美和建筑美很好结合在一起。这个新港的一个巨型结构,它是一个非常美的建筑,它的美不仅仅是建筑的本身,把结构美也暴露在外面,这位大师的作品不是很多,这是北京的香山饭店,这个不是很高的建筑,但是它中庭大堂的结构,还有它的立体垳架,这个垳架的做法,它屋面不是平的,而是跟着采光的结构走,把这个结构暴露的很好,这个做法在北京中国银行北京大楼也采用的这个方法,就是结构和建筑的非常好的结合。这个芝加哥西尔斯大厦也是如此,它房子在往上的过程当中,在不同的位置切掉一个,然后变成有两个九分格上升到上面,如果是做结构的你就知道哪里是9个筒体,哪个是7个筒体,这个就是结构和建筑的一个典范。这个汉考克大厦也是如此,结构有非常强的个性。这个911被炸毁的纽约贸易中心,它是典型的迷密柱桥梁的结构,它主要的柱子距离是一米,窗户宽度和500,它是很挺拔的线条,梁没有表现出来,它该是一个框筒,就是把它变成筒体的框架,这个非常的典型,尤其它的下面,一柱子分成三根柱子,一分三的组合让人非常的叫绝,这个照片没有表现出来,我觉得这个结构的美表现在它的外面。现在刚才有人给我提到了意大利的一些作品,这些对我们说都是印象非常深刻的。
然后讲到我想讲的两个内容当中的第一个,就是结构美的建筑表达,中央电视台的新台址大楼已经在5月20号落成了。你看这个大楼是一个不规则的,其实它是有它的结构的基础的。大家看它单线图,这个底部是160×160米的正方向,然后再750的时候找到一个点,形成一个四棱锥,就是中央电视台形象的主题,所有的面都是在这上面切割出来的。我们主要的面就是四棱锥的表面,屋顶斜切一刀,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巨大的现在悬挑75米。它的结构就是一个支撑框筒,因为它内部没有通体,所有的绝大部分的重力荷载都是靠外面的筒体承受的。利用很多的斜杆承受压力,这可能是世界之最吧,应该是最大的。
下面我讲到,这个建筑方案是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设计的,它是用的打满格子的斜网格,对斜网格进行分析以后得到一个结果,就是大家看到的中间这个图,中间图的颜色表示力的大小,可以看到力是不均匀的,颜色越红的地方就是受力越大的地方,所有的感件都布满的话,一个地方的感件不能发生作用,第二就是结构钢度过大,结果就是地震力过大,因此是不合适的,因此需要把结构进行优化,优化的结果就形成了根据利的大小布置感件,这是一个力度的逻辑。建筑师会接受这个逻辑,但是建筑师会不会表现个逻辑呢,如果我玻璃幕墙还是按照这个做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现在觉得,在立面上把这个力学逻辑表达出来可能归创造一个更新的形象,而且更有意思,所以最后决定立面的效果也按照这个来做,玻璃幕墙的风格也根据这个来做。
这是玻璃幕墙的展开图,它是平面组成的,可以展开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四条围合成一个塔楼,这个四条围合成另外一个塔楼,这就是悬挑的包括。这些网格的布置是不均匀的,同时还注意到,这个网格跨出这个线的时候就是两个面的交线,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感件。同时人们看它外观的时候同时看到两个面的时候,人看一个建筑总是看到两个面,当杆件在转角处不连接的话也是不好看的,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转角处都是连接过去的。我们这个幕墙反立面的表现跟内部结构的支撑系统要相一致。现在幕墙的设计,这是我们的柱、梁,红的都是钢结构,灰色的就是幕墙结构,幕墙结构跟钢结构的联系都是靠这些连接件,这些连接件是幕墙提出来我们结构把它画上去,然后来实现的。这就是幕墙的一些细部,里面红色的就是我们结构的斜撑和柱子,斜撑是做的防火涂料的,这个是跟幕墙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从外表反应结构的一个建筑,所以我的题目就叫做结构美的建筑表达,这是最后的效果图。
建筑美的结构实现,我们是以世博轴,世博会结束了,世博轴在世博期间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是人流集散、安检和服务的中心,这个方案也是由一家德国公司做的。它是由阳光谷,6个阳光谷和相互之间的膜组成的,体量非常大,阳光谷是这里面重要的部分,膜也很难。在阳光谷的设计过程当中我们三个问题需要很好的解决它,第一个阳光谷的形状,它到底是什么形状,我们每个阳光谷的上口下口基本是是椭圆形的,所以它并不是一个旋转体,因为这个椭圆不是围绕一个轴转的,不是一个等半径的旋转体。第二这些网格的布置如何形成这也是很难的,第三个就是由于我们的杆件是用巨型杆,它的方向和布置也是很难处理的,所以我们主要是做这方面的工作,关于自由曲面,建筑师所给定的上口和下低的情况下我们要找出一个逻辑来,这个逻辑就是我们在建筑师规定的条件下,我们得到一个弯曲应力最小的一个曲面,这个曲面求这个机构体系的应变能的方法来得到,它是逐步逼近的。找到的这个曲面就是所有的坐标都是可以确定的,而且形体上也是合理的。然后就是网格划分,这也非常的难,建筑师提出一个基本的要求,比如我网格的边长希望是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因为这个边长和玻璃块的长度有关系,我们通过结构的办法来确定它。我们在找到的一个面上把这个点先把它投影到一个矩形上去,再根据这个点数,根据这个矩形的周长,和建筑师所需要的网格的大小把点数确定了,然后把这个点数确定以后就可以落在一个矩形上面进行调整。然后把这个网格影射到这个曲面上,它基本上符合建筑师的最初的要求。这个网格肯定不是最佳的,也不是最好看的,然后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网格的调整,调整的方法,是对所有的杆件增加运营率,这样一来,所有的节点力度都是不平衡的,让后让它自己平衡,最后会出来一个比较反应力的规律的这么一个杆件,通过人工的干预形成我们现在的这种网格的系统。
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巨型管的节点处理问题。这几年以来暴露的结构建筑师都不喜欢用圆管,都喜欢用方管,可能圆管的不确定性没有力量,而方管和矩形管比较的有力量。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三维的局部,这个点上有6根杆交汇,但是它又不在一个点上,它有一个主轴的方向,这个主轴方向跟杆件的是什么关系呢,如果主轴方向不同的话两个杆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照顾了这头照顾不了那头,这个杆件又不能像麻花一样拧一下。这个问题我们如何解决呢,我们就分析,所有的杆件我们都是三角形的边,而且是相邻来个三角形的公共边,相邻的两个三角形不在一个面上,就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有一个平分线,这个平分线就做这个主轴的交汇线,所以它是兼顾两端的,时候我们就要把,因为它已经确定了,面确定了,就可以把它合力用质量和的方法找到一个节点的法相,这个不同于曲面的法相,这个法相跟所有的杆件都是有联系的,而且这个确定是兼顾两端的,所以你进来的整个的杆件从里到顶的走向都非常的自然。但是你要确定它的关系就非常的困难,就是你图也画不出来,图标也列不出来,但是计算机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所以我们就用了机器人加工的技术,大家看到的就是,这个红的是积极人的一根手臂,在切割一个塑料模块,它这个模块非常的精准,是通过我们的分析得出来的一个模具。大家可以看到,每个杆件有一个编号,这些节点在世博轴的位置是不能变动的,位置不能变动,不可互换,每个都有严格的定位,有了这个以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翻沙。你看它每个都有不一样,三个节点没有一个相同的。这个节点通过检验以后拿到工地上跟杆件焊接,最后形成竣工的节点,这个节点我们跟国外的相比,这是米兰国际波兰为的节点,这是上海世博轴的节点,看下来我们做的还是不错的。
现在整个世博轴,网格的划分,还有每根杆件走向,上面是以环为主,下面就变直了,这不是人为的,这里力决定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力的规定它必须是这样的,而且每个杆件从上到下扭的角度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觉得建筑师的意图通过我们结构工程师比较细致的努力,还是得到了比较好的实现,这就是我的第二个要讲的。
我的时间到了,谢谢大家。
【崔愷】:虽然时间可能会超,但是我觉得还是看看大家有没有问题可以让汪总回答一到两个问题,机会难得。
【提问】:第一个就是做网格的时候用的什么软件?
【汪大绥】:犀牛软件。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丁洁民在演讲
丁洁民: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工程师